百科想擁有更多,他想變成真正的人類,因此他的創造者一連幾季都在研發「情感晶片」,以實現百科的夢想。
因此,從配電系統來看,運用儲能系統因應區域尖峰負載增加的需求,可減緩配電系統升級的壓力,同時也可避免配電系統因應不確定負載成長下的過度投資問題。至於對一般老百姓,我們可能還會動腦筋想這張保單有沒有機會增值, 時間電價帳單管理(Time-of-use Bill Management):在離峰時間也就是價錢低的時候買電把自己充飽,這樣在尖峰時間就可以用自己的電而不用買電力公司的電 減少需量電費(Demand Charge Deduction):若設置儲能系統,可以降低契約容量,少付一些固定費用 提高太陽光電自發自用(Increase PV Self-consumption):若設置儲能系統,原本白天不在家太陽光電發了電也沒用的窘境,就可以儲存起來等在家的時候使用 提供備用電力(Backup Power):對工業用戶而言可以在停電時提供備用電力,對一般住宅用戶則可以在停電時提供你家有冷氣吹,這可是令你的鄰居相當羨慕啊,東南亞國家就特別適合走這個商業模式 目前限制儲能系統發展的主要因素,仍在於儲能系統的設置成本偏高,單一商業模式要支持儲能系統的成本回收,仍有一定的困難。
然而,如果想讓儲能系統放大其成本效益,則有賴法規制度的建立,像信用卡分期服務一般,讓客戶可以有彈性地依手上的資源,選擇不同時間的有效運用。這是國內第一個電網端儲能研究計畫,與經濟部、工研院合作。搭配儲能系統時,可適度提高離峰時段負載,並使尖峰時段負載低於系統容量限制,進而達到遞延系統升級的壓力 延後配電系統投資(Distribution Deferral):同上 由於台電奶媽目前盡責地全職照顧我們,在臺灣,儲能在輸配電業者端的服務還看不到它的應用。儲能系統可行商業模式/應用模式整理 | 資料來源:The Economics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, RMI, 2015 目前儲能系統的建置成本較高,為了讓它早日邁向具成本效益的目標,我們建議要讓它走「斜槓青年」的發展策略:具有多重專業身份,服務不同的客群。接下來的小聚我們有請大同公司的智慧系統處微電網主任,實際帶我們看高雄永安1MW儲能系統實證。
輸電系統升級的壓力則是來自於新的電源或大用戶的併網要求,例如離岸風力發電上岸之後要把發的大量的電送到電網裡,而可能產生輸電壅塞的情況這也是面對科技,我們最常犯的一種毛病:忽然之間變身成為完美主義者,藉由批評科技,讓自己取得道德制高點的位置。古哈表示,香港的騷亂會使旅客擔心夏季旅遊計畫受阻
另外,北亞旅客旅遊旺季期間新加坡酒店供應吃緊,以及新加坡幣走貶,也是有利新加坡酒店業的因素。古哈表示,香港的騷亂會使旅客擔心夏季旅遊計畫受阻。分析師和酒店經理表示,這個趨勢是受到香港反送中事件影響。平均客房收益是酒店業的關鍵績效標準。
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銀行(DBS)分析師戴瑞克.陳(Derek Tan)說:「新加坡可能受惠於香港政治餘波,從中獲得2倍利益,因為香港和新加坡有相似特點。香港局勢使新加坡金融業得利事實上,新加坡從香港局勢發展中得利不僅是觀光業,還包括金融業。
」他還表示,許多企業把會議舉辦場地從香港移到新加坡。Photo Credit:Robert Pittman@Flickr CC BY-SA 2.0受香港反送中運動影響,新加坡得到從香港轉移過來的商務旅客利多。新加坡酒店7月平均客房收益上升至新加坡幣203.7元(約港幣1,151元),高於去年7月的200.2星幣(約港幣1,131元),也是自2015年10月以來的最高紀錄。活動發言人表示,這是「為了確保行程盡可能順利」。
全球健康峰會(Global Wellness Summit)計劃在10月中舉行,約有600名健康和美容業代表將與會,但主辦單位最近表示,要把會議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。(中央社)香港反送中抗議重創赴港遊客人數,更大大影響企業信心,遊客和商業活動紛紛轉移,使新加坡酒店住房率上升,創下2005年以來新高。由於香港和新加坡多年來競爭亞洲金融中心之地位,因此各界判斷從香港撤離的資金可望轉入新加坡。商業中心香港是新加坡的競爭對手,當地在6月中旬爆發示威抗議,且情勢越演越烈,促使許多會議舉辦場地轉移至新加坡。
路透社報導,新加坡旅遊局(STB)昨天公布數據顯示,酒店7月平均住房率達93.8%,比去年同期的92.5%高,更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但示威者本來就是市民,不用「喬裝」。
警方宣稱他們有「專業能力」去分辨要「暴力示威者」與其他乘客,然而未能提供任何客觀標準解釋其判斷。宣稱「示威者喬裝市民」,就表示警隊認為示威者不是市民,那他們是甚麼?答案呼之欲出︰「曱甴」。
不過,影片可見他們打完人後離開車廂,不作拘捕,那他們闖入車廂打人是為了甚麼? 就算車廂內那些是警方打算拘捕的示威者,影片可見當時他們僅有雨傘抵擋,警察可用的「最低武力」絕不是以警棍打頭。而且,只要有見識過街坊罵走警察的話,總會看到現在男女老幼都有,而且沒有太多隨身物品,身穿「街坊裝」——街坊不滿警察破壞社區安寧,下樓抗議又有何問題?我懷疑「喬裝街坊」這個說法的另一作用,是讓警員不會感到自己太不受歡迎。9月2日記者會上,《香港電台》記者指出警察內部的「曱甴論」像瘟疫蔓延,問警方高層會否要求員佐級協會會長林志偉收回言論,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僅一再重複這是不禮貌、不理想的言論,拒絕正面回應問題。喬裝論是為了放心打人 「喬裝論」的重點,不在於那些街坊、乘客事實上是否「示威者」喬裝,而是讓警察可以心安理得地暴力對待面前的人——因為他們是示威者、暴徒,所以就要用「最低武力」驅趕。Photo Credit: Eric Tsang / HK01 via AP / 達志影像 8月11日,警察在尖沙咀追打示威者。[2]而且當晚在太子站協助傷者的急救員亦指出,三名傷者隨身物品僅得銀包等,看似是普通市民。
以及 (b)不應妨礙傳媒的攝錄工作。[6] Photo Credit: Kin Cheung / AP Photo / 達志影像 當然,有到過示威現場的人都知道,的確有示威者會離開時「換裝」,不過這主要是為了避開警方追捕,而非偽裝街坊。
[5]事後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發聲明譴責示威者,宣稱「有暴徒刻意換衣服打扮成附近居民」。面對這兩個多月來習慣視《警察通例》如無物的警方,我們也不能期望前線警員會遵守第39章05條這項條文[22]︰ 在事發現場的人員,須: (a)以互諒互讓的態度,盡量配合傳媒工作。
[11] 記者恐未能倖免 被罵「曱甴」的不單是示威者,還有記者。[19]日前警方宣稱在平價售賣防護裝備的「國難五金」店鋪中搜到「假記者證」,但負責人李政熙表示那是屬於他仍在籌辦網媒,而且那些「假記者證」只是樣本,未有派發予員工,亦無使用過。
[17]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卻在記者會上表示「明顯有人以記者作掩護去襲擊警務人員」,又稱在衝突中很難分辨真假記者[18]——雖然法律上並沒有「真/假記者」之分。[12][13]前線警員敵視記者屢見不鮮,例如8月5日《東方日報》記者就被警察推撞,上前追問並出示記者證後,有前線警員仍然失控大罵「假記者」、「你市民嚟㗎,記者?」[14] 8月31日《香港獨立媒體》記者在油麻地站亦受警員阻擋拍攝,要脅「再影我即刻拉你」,更稱「記者證係人都申請到,百五蚊㗎咋」[15]——而這明明是記協已經反駁過的流言[16],負責執法的警察無法分辨真假,特別可怕。8月31日晚上,有防暴警察衝入太子站,更有「速龍小隊」成員闖入車廂用警棍打乘客。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曾在公開聲明用「蟑螂」形容示威者[7],傳媒亦多次拍到前線警察以「曱甴」稱呼示威者[8][9],可見他們已習慣使用這種仇恨語言。
其次,現時有那麼多人上街抗議,每區都有不少示威者有何出奇?正如示威者本來就是市民一樣,示威者同樣可以是街坊。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余鎧均會見記者時,作出各種辯解,例如指有示威者更衣「喬裝成市民」,並稱警員用「相應武力應對」。
另外,香港攝影記者協會9月3日譴責前一天晚上旺角警署外的警員惡意推跌記者並損毀器材,更於無示威者及無警告的情況下突然向記者噴胡椒噴劑。[3] 那麼,警方憑甚麼認為自己不會犯錯?如果明知有機會出錯,就應該更加克制,不是「有打錯無放過」——自言「代表法治」的警察[4]應該了解「寧縱勿枉」的重要,更何況他們只負責拘捕,而非行刑。
在8月3日晚上,警隊在黃大仙站搜捕,引起附近居民不滿,大量街坊聚集要求警察收隊,其後警方更對居民發射催淚彈。香港警察的「喬裝論」 「速龍小隊」闖入車廂打人的畫面固然可怕,但其實余鎧均那句「示威者喬裝市民」也不遑多讓,這句話充分顯示香港警隊如何看待示威者——他們不是市民。
[10]由此可見,警隊高層根本不願意——或者無能力——控制前線的仇恨言論,而縱容這種對示威者的仇恨,就是為了讓前線警察更落力施暴。[20] 當現時連社工也被捕甚至被控暴動罪[21],被警員敵視的記者恐怕也不能倖免,面臨類似打壓,甚至祭出「示威者喬裝記者」的說法。警方6月以來屢次過度使用武力,而且越來越嚴重,同時拒絕承認任何錯誤,可是我們不能習以為常[20] 當現時連社工也被捕甚至被控暴動罪[21],被警員敵視的記者恐怕也不能倖免,面臨類似打壓,甚至祭出「示威者喬裝記者」的說法。
9月2日記者會上,《香港電台》記者指出警察內部的「曱甴論」像瘟疫蔓延,問警方高層會否要求員佐級協會會長林志偉收回言論,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僅一再重複這是不禮貌、不理想的言論,拒絕正面回應問題。[12][13]前線警員敵視記者屢見不鮮,例如8月5日《東方日報》記者就被警察推撞,上前追問並出示記者證後,有前線警員仍然失控大罵「假記者」、「你市民嚟㗎,記者?」[14] 8月31日《香港獨立媒體》記者在油麻地站亦受警員阻擋拍攝,要脅「再影我即刻拉你」,更稱「記者證係人都申請到,百五蚊㗎咋」[15]——而這明明是記協已經反駁過的流言[16],負責執法的警察無法分辨真假,特別可怕。
喬裝論是為了放心打人 「喬裝論」的重點,不在於那些街坊、乘客事實上是否「示威者」喬裝,而是讓警察可以心安理得地暴力對待面前的人——因為他們是示威者、暴徒,所以就要用「最低武力」驅趕。[11] 記者恐未能倖免 被罵「曱甴」的不單是示威者,還有記者。
另外,香港攝影記者協會9月3日譴責前一天晚上旺角警署外的警員惡意推跌記者並損毀器材,更於無示威者及無警告的情況下突然向記者噴胡椒噴劑。[3] 那麼,警方憑甚麼認為自己不會犯錯?如果明知有機會出錯,就應該更加克制,不是「有打錯無放過」——自言「代表法治」的警察[4]應該了解「寧縱勿枉」的重要,更何況他們只負責拘捕,而非行刑。
评论留言